强风暴肆虐欧洲(什么是气旋风暴)

本文目录

  1. 风暴潮过程主要分为
  2. 什么是气旋风暴
  3. 前苏联黑风暴成因

一、风暴潮过程主要分为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

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

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二、什么是气旋风暴

1.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2.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3.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4.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5.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

6.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三、前苏联黑风暴成因

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1949~1965年

前苏联自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大量开垦草地,至1963年累计垦荒60万平方千米。由于缺乏防护措施,加之气候干旱,新垦荒地风蚀严重,春季疏松的表土被大风刮起,形成沙尘暴。1960年3月和4月的沙尘暴席卷了该国南部广大平原,使春季作物受灾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以上。1963年,全国沙尘暴受灾面积高达20万平方千米,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沙尘暴同时殃及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前南斯拉夫等国。

更为严重的是,前苏联出现了比“黑风暴”危害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白风暴”。其起因是,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每年要从亚洲第三大湖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约1000平方千米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的生态灾难异常沉重:阿姆河的被截断使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了10~20千米,咸海湖底盐碱裸露,“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摧毁了约60%的新垦区,并使那里成为生命禁区。

由于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斯大林于1948年提出了“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这个以营造防护林带为主框架的宏伟措施规定,在苏联欧洲部分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分水岭和河流两岸营造大型的国家防护林带系统,在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田间,营造防护林,绿化固定沙地。

计划用17年时间(1949~1965年),营造各种防护林570万公顷,营造8条总长5320公里的大型国家防护林带。该工程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罗斯福工程”。1949~1953年,该工程营建防护林287万公顷,1954年后逐渐终止营造计划,到60年代末,保存下来的防护林面积只有当初造林面积的2%。苏联哈萨克、高加索、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依旧沙尘暴频发,并同时发生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

猜你喜欢